Game Preview

社會B2一段複習

  •  Chinese    37     Public
    social studies
  •   Study   Slideshow
  • 阿勇是一位日治時期住在臺灣的年輕人,下列何者有可能是他生活的寫照?
    (D)與同鄉死黨一起參加分類械鬥
    (C)參與曹公圳的興建工程
    (A)加入日益蓬勃的行郊組織
    (B)將自己種植的甘蔗賣給製糖會社
  •  15
  • 人從出生開始,就生活在團體裡。下列何者是青少年較常接觸的團體?
    (D)甲乙丙丁
    (C)乙丙丁
    (A)甲乙丙
    (B)甲丙丁
  •  15
  • 就國中生而言,下列哪種作為有助於互動態度的養成與學習,具備現代公民德性?
    (C)熱衷愛情追逐遊戲
    (B)參加才藝補習班
    (A)熱心社團活動與事務
    (D)專心學業與考試
  •  15
  • 在團體生活中,每個人都應貢獻一己之力。當我們身處在下列何種情況中,可以說是隸屬於團體?
    (A)電影院觀眾
    (C)賣場消費者
    (B)動物園遊客
    (D)家庭成員
  •  15
  • 團體是由兩個以上的個人所組成,成員間彼此互動,具有共同目標,形成一定程度的認同感。根據上述內容判斷,下列何者不是團體?
    (C)校刊社的社員
    (D)荒野保護協會的會員
    (A)公車上的乘客
    (B)合唱團的團員
  •  15
  • 小琪的爺爺指著一張照片(如附圖)回憶道:「這張老照片,是你曾祖父和我的合照,當時因為家裡被選上國語家庭,所以生活環境比一般人家好。」請問:這張照片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?
    (C)推動保甲制度
    (B)理蕃政策
    (A)皇民化運動
    (D)實行警察制度
  •  15
  • 一本敘述臺灣日治時期的書籍中,某章節穿插著如附圖的漫畫,根據漫畫對話內容判斷,這張圖與何種措施有關?
    (D)壯丁團
    (A)皇民化運動
    (B)保甲制度
    (C)警察制度
  •  15
  • 日治時期,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,要臺人學習日本人的生活習慣,下列何者不是其內容?
    (D)接受民間傳統信仰
    (A)改日姓
    (B)參拜神社
    (C)說日語
  •  15
  •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海山神社,完成於西元1938年(昭和13年),現存石牆、石階、第三座鳥居基座、石垣,以及西元1940年(昭和15年)建造的防空洞。請問:關於此古蹟當初建造的目的,下列何者正確?
    (D)因應第一次世界大戰
    (B)強化民眾對日的愛國心
    (C)尊重臺灣的宗教信仰
    (A)紀念抗日志士而設立
  •  15
  • 多年來亞洲各國時常聲援慰安婦議題,希望日本能積極解決問題。而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,應與下列何者有關?
    (B)霧社事件
    (A)甲午戰爭
    (C)一次大戰
    (D)中日戰爭
  •  15
  • 阿桐伯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。請問:下列何事不在他職責範圍內?
    (B)參與立法工作
    (D)協助維持治安
    (A)協助監修道路
    (C)協助衛生宣導
  •  15
  • 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,臺人曾有如下的言論:「不與日人共日月,願與臺地共存亡。」並且以下列哪種作法回應這樣的變局?
    (C)發起政治社會運動
    (A)向日本投降
    (D)成立臺灣民主國
    (B)組織壯丁團抗議
  •  15
  • 在臺灣,某一人口族群於西元2020年已達709,123人,他們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,與臺灣傳統信仰佛教、道教,在習俗上有很大的不同,多從事看護、幫傭、營造工程、製造業、漁業等的工作。請問:此段話主要在描述臺灣哪一個族群?
    (B)原住民
    (A)漢人
    (D)國際移工
    (C)新住民
  •  15
  • 臺北市政府推出「助妳好孕」專案,從民國100年1月起,發放每胎2萬元的生育獎勵金。透過這些政策,政府主要是希望能達成何種目標?
    (D)降低都市人口外移比率
    C)提高性別比
    (A)提高生育率
    (B)降低死亡率
  •  15
  • 我國《憲法》規定:「人民有________及________之自由」,宣示國家對於人民結社權利的保障。
    集會、結社
  •  20
  • 志願結社指人民依自由意願組成或參與持續運作的團體,此為志願結社的__________特徵。
    志願性
  •  15